总的来说,上海市控规的附加图则内容丰富,是实现城市设计法定化传导、提升城市品质和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精细化的管控机制,城市设计在控规中发挥出关键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和实践。
规划草案对上海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提出了“负增长”要求。规划提出,至2040年,上海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其中还包括战略留白空间200平方公里。 上海的发展也将与周边区域实现融合发展。
在城市设计方面,项目引入了策略引导与控制,以城市设计的方法来塑造新城的城市特色和景观风貌,提升城市空间的品质和识别度。
第三条 城市规划是进行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本市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城市规划必须依法制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更改或者废止。
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控制性详规的功能是: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规划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以指导修建性详规的编制。修建性详规的功能是:在控制性详规的指导下,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修建性详规也可以由业主直接委托规划设计单位编制。
1、琶洲珠江大桥坐落在广州员村热电厂与琶洲村之间,是一座连接两岸的重要桥梁。其主体部分采用160米V形刚构连续组合箱梁桥设计,全长1205米,展现出稳固而壮观的结构。该桥址江面宽度为552米,日平均潮差仅有0米,显示了其在水文条件下的适宜性。珠江三角洲平原的地势使得两岸地形平坦,地表覆盖层较浅。
2、琶洲大桥(Pazhou Bridge)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境内一座连接天河区与海珠区的桥梁,位于珠江北河道之上,为广州市区东部城市主干道路组成部分。琶洲大桥于2001年11月18日动工建设,时称黄洲大桥;于2003年5月23日改名为琶洲大桥;于2003年8月29日竣工运营。
3、广州市琶洲大桥是一座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重要桥梁,连接琶洲地区和珠江新城。该桥横跨珠江,是广州市内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琶洲大桥的建设背景与广州市的城市发展紧密相连。随着广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交通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4、广州琶洲珠江大桥,这座桥梁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结构在广州市内占据重要地位。它的桥型采用了V形刚构连续组合箱梁跨,这种结构确保了大桥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桥的主要跨径分布为70米+135米+160米+135米+70米,展现出工程的精准与规模。
5、琶洲大桥是一座大型桥梁,跨越珠江水系,全长约千米左右。这座桥的建设不仅解决了交通问题,还成为了广州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它的建成极大地缓解了周边道路的交通压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琶洲大桥也成为连接珠江两岸的重要通道,对广州的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广州市政府11日晚发布珠江景观带重点区域设计规划,打造三个十千米黄金岸线。当天下午的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珠江景观带重点区段(三个十公里)城市设计与景观详细规划导则》(以下简称《景观带城市设计》)。
2、总的来说,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优势是其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多元化的产业布局和持续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经济发展:珠江新城是广州乃至华南地区的重要金融、商业和贸易中心。许多世界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在此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使得这里成为广州市的经济增长极。 城市建设:珠江新城以其现代化的建筑风格和城市景观著称。
4、珠江三角洲的辐射作用不容小觑,它将带动华南、中南和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凭借其人口聚集的规模、强大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竞争力,被列为我国人口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
1、琶洲大桥(Pazhou Bridge)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境内一座连接天河区与海珠区的桥梁,位于珠江北河道之上,为广州市区东部城市主干道路组成部分。琶洲大桥于2001年11月18日动工建设,时称黄洲大桥;于2003年5月23日改名为琶洲大桥;于2003年8月29日竣工运营。
2、广州市琶洲大桥是一座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重要桥梁,连接琶洲地区和珠江新城。该桥横跨珠江,是广州市内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琶洲大桥的建设背景与广州市的城市发展紧密相连。随着广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交通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3、广州市琶洲大桥是中国广州市海珠区至天河区的一座跨越珠江桥梁,属于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配套工程,前称黄洲大桥,于2003年8月30日通车。
4、琶洲大桥是一座位于中国广州市的大型桥梁,连接了海珠区与天河区,是广州市内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琶洲大桥的建造背景与目的主要是为了缓解广州市内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促进海珠区与天河区的经济联系和发展。
南方日报讯 (见习记者/柳时强)3月18日,记者从广州市政府采购平台获悉,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招标公告为“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对广州市老旧城区品质提升三年实施方案(2018-2021)的招标结果进行公告,预计实施方案很快将进入编制阶段。
广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提出,“制定实施涉及260万居民的779个老旧小区微改造行动计划,推进200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重点抓好住宅加装电梯、‘三线’整治,解决环境卫生、消防安全、社会治安、供水质量等突出问题,持续提升老城区人居环境。”2016年,一场面向全城的“微改造”开始了。
通过改造,可以改善旧城区的建筑、道路、绿化等设施,使其焕发新的活力,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其次,旧城区改造可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旧城区往往存在住房老旧、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拥堵等问题,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和困扰。通过改造,可以修缮老旧的住房、改善基础设施、优化交通布局等,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为提升枢纽能级,加快建设世界级铁路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铁路交通中心,广州规划“多点到发、多站布局,客内货外、互联互通”的铁路枢纽格局,新建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广州至广州南联络线、广州至广州东三四线,拓宽广州枢纽东西通道能力;升级改造广州东站、广州站,实现高铁、城际进城,提升中心城区交通活力。
法律依据:《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决胜三年完成旧村拆迁攻坚任务工作方案》 提升旧村改造的依法行政水平,兼顾效率与公平,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围绕城市更新的重点领域和敏感环节,及时编制研究合作企业引入退出、村集体决策事项表决实施、复建安置资金监管等三个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