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规划强调城市的硬性指标,而城市设计强调的是城市的软性指标。其次,城市规划是一个理性的过程,在规划过程中排斥人的主观因素和非理性活动,强调规划的科学性。城市设计不是一个纯理性的过程,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包含直觉和主观判断。
2、总体规划是控制性规划的上位规划,范围更广,关注更宏观层面的问题。
3、解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城市规划是“规划”城市;城市设计是“设计”城市。“规划”更注重城市的统筹、系统、全面等要素,“设计”更侧重城市的空间、色彩、感受等要素。
现在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
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空间、建筑、交通、环境等因素进行规划和调整,从而提高城市的居住质量、商业价值和文化内涵。它是指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环境美化的综合性工程,涉及众多学科领域,需要设计师对城市的整体和局部特征有深入的了解,以及对城市发展方向和趋势的预测和理解。城市设计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城市设计,或者被称作都市设计,是一项广泛且多维度的学科。其核心关注点在于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以及城镇功能,特别是对公共空间的塑造。这一概念通常被理解为一门将抽象的城市规划与具体的空间图形化相结合的学科,旨在创造一个既满足居民生理舒适,又能激发社区凝聚力,推动城市整体发展的物质环境。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城市设计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3)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对城市设计的解释是:“城市设计是对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陈占祥译)对城市设计的定义:“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安排和艺术处理。” “城市设计设计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型体,城市设计师通常有三种不同的工作对象①工程项目设计;②系统设计;③城市或区域的设计。
1、高层建筑设计时,不能只单单重视建筑本身的立面造型的创造,而应以人的尺度为参考系数,充分考虑人观察视点、视距、视角,和高层建筑使用亲近度,从宏观的城市环境到微观的材 料质感的设计都要创造良好的尺度感,把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分为五种主要尺度:城市尺度、整体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细部尺度。
2、因此,建筑物的整体尺度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时要注意下面的两点:高层建筑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裙房、主体和顶部,也有些建筑在设计中加入了活跃元,以使整栋建筑造型生动活跃起来。
3、环境中的尺度设计在环境中,建筑物的尺度关系不是单独的、个体的,而是整体的。即要从自身考虑尺度,也要从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角度分析探讨它。
4、综上所述,在外部空间设计时,D与H的相互关系会带来视线以及空间尺度上的变化。
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发展 塑造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城市公共环境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对城市的文明和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并在我们的生活中越发突出和重要,因此城市公共环境设计将是今后环境设计的关键和重心。
公共艺术设计,又称公共空间艺术设计,涵盖空间环境景观设计、城市雕塑艺术设计、壁画艺术设计、装饰饰品设计、旅游工艺品设计等专业开发、工艺设计等。它是中国国内的新兴艺术门类,起源于工艺美术。本科学习这个专业,内容会比较杂,但样样都会涉猎,只是不精。
公共艺术设计的概念公共艺术是研究和解决自然人化的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它是人类生活居住空间,在现实社会的发展中与环境生态的日益恶化的矛盾带来的思考结果。(2)公共艺术设计的特征公共艺术设计强调环境设计意识,发展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使我们的市政建设更具人文因素和人文关怀。
公共艺术品的设计前提,是辅助完整的环境形态构成,去实现和传递场所中物与物,人与物,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对话关系。
1、高等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系列教材·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目录概览本教材分为八章,详细探讨了城市设计的核心概念和实践方法。第1章,城市设计概论,介绍了城市和城市规划的基础,定义了城市设计的目标和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以及不同尺度空间的设计,如宏观、中观和微观设计。
2、第2章聚焦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理论和实践。这里详细阐述了设计理念,如生态可持续性、人性化与功能性的平衡,以及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项目中,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设计过程和实施策略。第3章则是实操指南,专门讲解景观空间设计的技巧与方法。
3、这是一本关于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的高等教育教材,专为城市规划专业的本科生设计。它由中国著名的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于2010年9月1日首次发行,标志着第一版的诞生。书籍采用简体中文编写,内容详实且易于理解,共涵盖了189页的内容,每一页都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城市设计的核心理论和实用方法。
4、清华大学的建筑学与城市规划系列教材提供了一套详尽的城市规划学习指南。首先,序言由赵炳时教授亲笔,为读者引出城市规划的宏大主题。该教材分为多个章节,深入探讨城市的历史演变、城市化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以及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5、第三部分深入探讨城市设计的历史与理论,包括城镇景观的演变,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以及新城市主义的理念等。第4章重点关注城市设计的实践原则,包括规划的实效性,城市设计的视觉表现,以及可持续性和社区设计的实践案例。
6、全国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规划教材深入探讨了城市广场与街道景观设计的各个方面。首先,第一章概述阐述了广场与街道的起源与定义,明确了城市广场(如公共活动中心)和城市街道(交通与生活交织的空间)的基本概念。接着,详细分类了广场与街道的不同类型。
总体规划是控制性规划的上位规划,范围更广,关注更宏观层面的问题。
城市规划强调城市的硬性指标,而城市设计强调的是城市的软性指标。其次,城市规划是一个理性的过程,在规划过程中排斥人的主观因素和非理性活动,强调规划的科学性。城市设计不是一个纯理性的过程,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包含直觉和主观判断。
二者都是对城市的研究,区别在于城市规划是为了城市的合理布局,是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 城市设计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还在其他几个方面有所差异:城市设计不需要在互相冲突的城市机能之间决定城市内各分区的土地使用问题,这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工作。城市设计专业者比城市规划专业者较少涉入城市政策制定的政治过程。
解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城市规划是“规划”城市;城市设计是“设计”城市。“规划”更注重城市的统筹、系统、全面等要素,“设计”更侧重城市的空间、色彩、感受等要素。
大学时,这两门课都有 城市规划这门课更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用的教材是同济大学的《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这门课更偏重于实践、动手能力,也就是具体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