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别:(1)总体规划是控制性规划的上位规划,范围更广,关注更宏观层面的问题。
2、城市规划强调城市的硬性指标,而城市设计强调的是城市的软性指标。其次,城市规划是一个理性的过程,在规划过程中排斥人的主观因素和非理性活动,强调规划的科学性。城市设计不是一个纯理性的过程,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包含直觉和主观判断。
3、二者都是对城市的研究,区别在于城市规划是为了城市的合理布局,是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 城市设计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
4、不一样,按时间顺序来说城市规划早于城市设计,先规划好,然后在去设计的,打个比方,把一个地方规划成建筑物和绿化,这就属于规划,把那些建筑物和绿化具体的设计出来就是设计了。城市设计,你要买你考研的书籍了那里面内容很详细的,不用我多说。不明白的话在问吧。
5、规划”城市;城市设计是“设计”城市。“规划”更注重城市的统筹、系统、全面等要素,“设计”更侧重城市的空间、色彩、感受等要素。我觉得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存在某种层面的交集,但又非简单的交集关系,他们似乎像一对相互咬合的大小不同的齿轮,各有各的侧重点,二者又有着内在的驱动性联系。
1、因此,注重绿地系统内容方面的景观设计,是低碳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水处理设计好了,也是低碳型景观设计的成功,例如有高差的房地产景观的设计中,可以有一条溪流从山上往小区门口流,溪流里的水是下雨收集的雨水,溪流旁边种了很多水生植物,起到续水作用。
2、提升城市整体绿化面积,是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表现,在城市墙面的绿色景观设计工作当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植物生长的特性,尽可能选择一些耐旱和耐寒程度比较强的,同时在生长特性上呈现出向上生长的状态,比如:爬山虎、紫藤或者是常春藤等类型植物,都是比较理想的墙面攀爬植物。
3、低碳景观(Low Carbon Landscape)是指在景观规划设计、景观材料与设备生产、施工建造和景观维护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石化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4、低碳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关系 低碳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2]。低碳城市的主要思路包括减排和碳汇(既收集和固定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而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中最主要的碳汇必然成为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设计都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点,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尤其是标示性建筑更是代表了一座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如何采取合理的措施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当然两者也有重合的范畴,如在做城市设计的时候,主要对实体空间形态的研究,这时候即需要有规划的思想,同时也离不开建筑设计的手法,两者缺一不可,这也就是为什么两个专业在大大二的课程安排上基本相同的原因。
城市设计处理的空间与时间尺度远较建筑设计为大.建筑设计主要是对建筑整体关系的把握,创造建筑的外部形象和相应的内部空间关系。环境设计又称“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新兴的艺术设计门类。包含的学科相当广泛,主要由:建筑设计,室内设计 公共艺术设计,景观设计 ,等内容组成。
建筑设计一般在进行方案图设计之前其功能和定位已经被确定,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只能在新的框架内进行艺术性的创作,可以发挥的空间比较小。3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 1建筑设计被城市规划设计所指导。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关系紧密不可分。从宏观角度上来讲城市规划设计指导建筑设计。
城市设计调研的内容包括明确调研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和观察单位、选择调查方法、确定观察指标、拟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制定相应的计划等。明确调研目的:明确调研目的是调查研究各个环节中最核心的问题。确定调研目的时应注意是要了解总体参数还是研究相关联系。指标要精选,尽量用客观、灵敏、精确的定量指标。
以下仅针对设计方的首次场地调研:1:收集场地现状资料 ---拍照片、录像 2:感受当地文化及生活氛围 ---体会场所空间,与当地人交流 3:与政府或利益相关人沟通 ---了解设计条件及要求 特殊情况下如涉及到复杂地形或环境整治相关项目,会有相应的专业人员参与但不做详细分析。
面对人口增长的挑战,城市规划提出了未来25年翻倍的愿景,通过五个系统——核心圈、宏伟街道、海岸线缝合、公园区和本地场所,构建了一个互联的公园网络。以多伦多为例,核心圈重塑市区景观,注重步行和自行车道的规划,体现了设计与自然的融合。
摘 要:本文通过探讨城市设计方法在历史街区环境协调区的运用,并结合成都市文殊坊历史街区具体案例,对文殊坊历史街区及其环境协调区的现状进行调研。在以上基础上分析文殊坊历史街区环境协调区的社会经济价值及空间设计并提出相关建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遵循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所在地气候特点与环境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应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节约土地、因地制宜,配套建设、综合开发的原则。
2、长安区 ■区域定位:科教文化中心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生态民俗旅游度假区;建成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科教文化旅游型城区;重点发展商贸、旅游服务、金融等第三产业,成为市区的金融商贸副中心区、文化娱乐旺区、科教培训基地;与雁塔、碑林、莲湖、新城一起共同构成全市的城市中心。
3、碧华里小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06公顷,其中:城市道路用地31公顷,市电话局用地0.77公顷,小区居住用地198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其中:非小区配套公建面积0.9万平方米,小区内总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包括住宅109万平方米,配套公建76万平方米)。
4、以居住街坊为基本单元组合各层级居住区。“居住街坊”尺度为150m~250m,相当于原《规范》的居住组团规模;由城市道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用地规模约2h_~4h_,是居住的基本生活单元。限定了住宅建筑最高80米/26层,通过层数及建筑高度两级来给建筑限高。
5、中国城市住宅区的用地规模通常是根据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路网结构划定的,城市路网的间距限定了住宅区的用地边界。现代城市路网间距一般为400m左右,由此形成城市住宅区用地单元规模一般为十几公顷。这种以交通干道划定范围是依据邻里单位模式的结果。
6、拟定详细的工程规划方案。居住区规划应符合使用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施工要求和美观要求等。居住区的规模包括人口及用地两个方面,一般以人口规模作为主要的标志。居住区的规模主要受以下一些因素决定:①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
1、城市规划的人文精神是在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第四次会议发表的《雅典宪章》中提出的,里面提出的城市功能分区原则影响了现代城市规划将近半个世纪。
2、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
3、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规划没有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同步落实,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4、城市地下空间可利用资源 西安是历史文化名城,主城区延续了唐长安城棋盘式格局,受古城建筑布局,特别是明城墙的限制,不能修建快速路及高架路,地面道路资源十分紧张,道路供需矛盾尖锐。
5、统筹两种规划的整体思路。 区域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深化,而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又是区域规划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
6、根据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要求,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创造城市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促进周边地区发展、形成合理的城镇结构体系的城市地区发展思想。在规划中,随着主城地区的人口趋于饱和,还将大力发展城市新城。形成以主城为核心,以新城为支柱,主城紧凑发展,新城各具规模,交通联系方便的城乡一体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