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空间、建筑、交通、环境等因素进行规划和调整,从而提高城市的居住质量、商业价值和文化内涵。它是指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环境美化的综合性工程,涉及众多学科领域,需要设计师对城市的整体和局部特征有深入的了解,以及对城市发展方向和趋势的预测和理解。城市设计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 urban design ),很多设计师和理论家对这一名词的定义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
城市更新就是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完善,使城市更宜居。具体来讲就是对建成区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进行整治、改善、优化,从而实现房屋使用、市政设施、公建配套等全面完善,产业结构、环境品质、文化传承等全面提升的建设活动。
上位的意思是控制性详细规划属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上位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上位规划,在总体规划中明确城市性质、发展思路,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收集基础资料、现状。指导性计划是指由国家各级计划部门下达的只规定方向、要求或一定幅度的指标,主要依靠经济杠杆以保证其实现的计划。
城市规划设计:是指为了满足城市发展需要,按照城市发展的规划,经过科学论证和调研,制定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并将其分解为清晰的规划设计指标。城市更新:是指在城市发展中,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内部进行改造,使城市达到规划设计指标,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城市设计(Urban Design)作为城市规划学科的核心技术,其概念在中国主要指的是关于城市与建设的综合规划与管理,包括计划、步骤、性质、规模、布局、控制、策略、管理和实施等各方面。城市设计则更专注于用地功能布局和空间环境的具体工程技术。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外显, 是能够激发人们思想感情活动的城市形态和特征,是城市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城市内在实力、外显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它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市容市貌、市民素质、社会秩序、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
nbsp;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知识组成的基础是古代哲学,糅合了儒、道、法等各家思想,最鲜明的一点是讲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nbsp;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起源的原因和时间及其作用,学术界尚无定论。
城市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主要涉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多个领域。它关注城市的空间组织、功能布局、交通流线、公共设施、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的设计,以提升城市的宜居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
城市设计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工学中的建筑类,该专业在2020年才被教育部增设,是一门新兴的专业,所授学位为工学学士,学制为四年。
城市设计专业是一门融合建筑、规划、景观与艺术的学科,研究城市空间与形态的设计与改进。其学习内容广泛,包括城市概论、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景观设计原理、城市发展史、城市设计理论、城市交通学原理、城市社会学原理、城市经济学原理、城市形态学原理等。
区别:(1)总体规划是控制性规划的上位规划,范围更广,关注更宏观层面的问题。
城市规划强调城市的硬性指标,而城市设计强调的是城市的软性指标。其次,城市规划是一个理性的过程,在规划过程中排斥人的主观因素和非理性活动,强调规划的科学性。城市设计不是一个纯理性的过程,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包含直觉和主观判断。
二者都是对城市的研究,区别在于城市规划是为了城市的合理布局,是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 城市设计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
解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城市规划是“规划”城市;城市设计是“设计”城市。“规划”更注重城市的统筹、系统、全面等要素,“设计”更侧重城市的空间、色彩、感受等要素。
城市设计在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实践上,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虽然都处理城市空间问题,但是,两个领域在实践中所产生的效能差异非常大。当代城市设计的主要处理对象是“城市的一部份”。非常常见的情形则是,城市设计工作被镶嵌在更大范围、更长期的城市规划工作之中。
urban design 城市设计 town and regional planning 城镇与区域规划 前者偏设计 后者重理论 城市设计要在三维的城市空间坐标中化解各种矛盾,并建立新的立体形态系统。而区域规划则偏重于以土地区域为媒界的二维平面规划。因此二者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