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云南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具体如下: 总体目标 ——到2020年年底,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在有效遏制区域分化、规范区域开发秩序、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2、今日天气讯,为了促进生育,云南最近出台了一个新的政策方案,方案内容显示,云南将对多孩家庭发一次性补贴,即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对新生并户口登记在云南的二孩三孩分别发2000元和5000元!另外,方案中还明确将取消社会抚养费等。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3、月21日,省政府公布的《云南省“十四五”区域协调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将推动滇中城市群发展,打造“轨道上的滇中城市群”。其中,以昆明市为重点,有序发展市(域)郊铁路,充分利用国铁富余能力,开行市(域)郊列车。
4、西部地区涵盖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等西南五省市以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等西北五省市,还包括内蒙古、广西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该区域的发展战略着眼于提升自主发展能力,通过改革开放和培育特色产业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与社会全面进步。
美丽的自然景观:云南拥有壮丽的高山、深谷、湖泊和瀑布等自然风光。其中最著名的是丽江古城、泸沽湖、普者黑傣族山寨等。 多样的民族文化:云南是中国民族众多的省份之一,拥有2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游客可以体验到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
云南的交通发展水平也相当不错,虽然道路设施相对落后,但在近年来,云南省的交通安全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安全意识也越来越强,政府重视交通安全,多措并举,使得云南的交通安全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云南的地形也比较复杂,这里受到的大气的控制也是变化的,所以这里的气候很好。昆明夏季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控制,因此显得湿润、温暖;其次,地势上昆明地处我国三大台阶中的第二级,夏季太平洋东南气流因地势逐渐抬高,影响力度不明显,冬季因为青藏高原的阻挡,也减弱了西伯利亚寒流对它的作用。
1、在2020年前,云南省将建立一个全面的长效管理机制,包括严格规划执行、区域保护、单株挂牌保护、建立古茶树资源库、土壤质量调查和培育、以及生态修复等多方面的措施。这一系列举措旨在确保云南的古茶山和古茶树资源得到长期、有效的保护,维护这一地区独特的茶文化传承。
2、该区认真贯彻落实《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和《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实施办法》,建立健全保护机构。落实好保护人员和经费,做好普查、挂牌保护、执法等工作,彻底整治古茶树、古茶园挂牌乱象,除该区人民政府、业务主管部门挂牌保护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挂牌,切实保护好古茶树资源。
3、二)古茶山、古茶树作为宝贵遗产,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的同时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物种保护价值,但有些地方的古茶树由于过度采摘,其生存状态已岌岌可危。古茶树私下流转,野生古茶树及古茶园重采摘轻养护及栽培管理投入不足等因素,使古茶树长势衰弱与死亡,面积急剧减少。
4、而《条例》的颁布实施,不仅对古茶树群落划定了“保护红线”,还对古茶树鲜叶的采摘以及古茶树的适当开发等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5、走进拥有澜沧江南北12座古茶山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满眼山连山,茶依茶,这里属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满山落叶阔叶混交雨林,古茶树与实生森林共生,形成天然植物群落,原生态环境,孕育了内涵物质丰富、色香味俱佳的乔木古树茶叶品质。作为茶的原产地,云南茶树资源具备了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等高原特色农业的内涵。
6、云南首次从省级层面制定保护古茶山和古茶树的立法,旨在通过立法手段进行规范。例如,西双版纳的《古茶树保护条例》禁止对古茶树的破坏行为,临沧的《古茶树保护条例》详细规定了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和保护措施。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滇池的保护和管理,防治水污染,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滇池保护范围内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为了确保滇池流域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防止污染,改善环境,推动昆明市经济和社会的绿色增长,依据相关法律和法规,我们特此制定本条例。该条例的核心目标是围绕滇池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保护,强化水污染防治,实施科学管理,确保在保护与治理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
昆明市滇池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即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受委员会领导,具体负责实施滇池保护和治理的各项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宣传并执行国家相关法律和条例,协调各相关部门,确保滇池的合法保护。制定并监督实施滇池的保护规划、开发利用方案和综合整治计划。
未完成滇池保护目标责任的政府,上级政府有权对主要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若情况严重,将对相关人员依法给予处分。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行为,将由滇池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或其他有权机关责令改正,没收非法财物,对企业和个人分别处以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和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滇池水体保护条例第三章着重于滇池的核心区域管理,以确保其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一条明确指出,保护区包括正常高水位1884米水面及湖滨带以内区域,湖滨带作为水陆交接地带,其范围包括从1884米水位线向陆地延伸100米至湖内1885米的地带,以及河流或沟渠入湖口两侧的洪水控制区域。
滇池保护条例的第四章着重于盆地区域的环境保护,强调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源头控制的重要性。第十九条提出,区域工业应向节水型和无污染的方向发展,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企业项目,其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施工和投产,否则不得投入试运行。
1、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包括:划定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等七大重点生态功能区,并在基础上实施九大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投资额超过3万亿元。
2、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点任务包括: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充分发挥自然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通过封禁保护、自然修复的办法,让生态休养生息。
3、《规划》明确,到2035年,通过大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全国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基本绘就。
4、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因此,人类应当从自然界中获取启示,积极参与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这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以维护生态平衡,以及通过人工干预如改造沙漠为绿洲,以创造更符合人类需求的生态平衡。通过这些努力,可以使得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为人类社会带来更高的效益。
5、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扒拦点,加快实施重要竖段生态系统保护春纤胡和修复重明悔大工程。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